第六期“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干培訓班第二組開展傳統(tǒng)文化研學實踐活動
作者:潘越 楊宛玉 彭址渙 來源:西南石油大學
復傳統(tǒng)文化,展今朝風采
嘉陵江逶迤千里,把最美的身段留在了南充
依山傍水,南充孕育出了獨具特色的三國文化、絲綢文化,木偶戲、皮影、燈戲等非遺項目種類繁多
青馬有為擔使命,踔厲奮發(fā)譜新篇
讓我們跟隨本期青馬工程培訓班第二組學員的視角,來看看傳統(tǒng)文化研學之旅他們有何收獲
為深入學習南充市悠久歷史文化,切實感受南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魅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西南石油大學南充校區(qū)第六期“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干培訓班第二組于2023年5月5日下午兩點,開展了傳統(tǒng)文化研學實踐活動。
第一站,學員們集體來到南充博物館,欣賞了以老干部、老黨員為表演主體的交響音樂沙家浜演唱會,在激昂的交響樂中感悟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的文化張力,京劇與交響樂碰撞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火花;
第二站是四川省大木偶劇院,川北大木偶,起源于民間家傳藝術。早在清朝初期,就流行于四川省儀隴縣馬鞍場一帶,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川北大木偶系杖頭木偶,在長期的藝術實踐活動中逐步發(fā)展,形成人偶同臺,亦假亦真,以假亂真的藝術風格。在負責人的引導下,學員們參觀了劇院內(nèi)陳列的大木偶,并親身體驗了大木偶的制作過程;
第三站,青馬班二組學員們又去到了南充文化館和北湖公園順慶非遺館,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館內(nèi)的非遺文化展品,加深了對南充非遺文化的認識,各類非遺宣傳引入眼簾,給學員們帶來了深深的震撼,在驚嘆于古人智慧的同時,也引發(fā)了學員們對非遺保護的思考;
最后一站來到西山萬卷樓,這里是西晉著名史學家、《三國志》作者陳壽青少年時代讀書治學的地方。萬卷樓始建于蜀漢建興年間,迄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其中有萬卷樓、陳壽舊居、譙公祠、講經(jīng)壇、昭護廟、讀書臺等景點,被譽為“三國之源,智慧之旅”的目的地。學員們在游覽展廳的過程中,回憶起諸多三國史實來,悠久的歷史文化通過壁畫、展品、書籍等方式呈現(xiàn),引人入勝。
通過本次研學之旅,讓青馬班第二組的學員們系統(tǒng)全面地了解到南充市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及非遺傳承。
此次傳統(tǒng)文化研學實踐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走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學習非遺保護事項,從源頭深刻認識“三國”文化,讓青馬班第二組的學員們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認識傳統(tǒng)技藝的時代價值,傳承奮斗鑄就豐碑的精神。
文化總在時光的長河中靜默,直至有心人打開這扇大門
他們傾聽歷史、觸摸文化之形、感知文明記憶
當腳步踏過每一個文明固存之處的時候,自由的心靈就被加注了文化的印記
青馬學員們在旅途中厚植文化自信,今后更會用行動讓傳統(tǒng)文化的大門向更多人敞開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3-05-06 關注: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
- 強強對決,勝利花落誰家?
- 為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切實做好學校師生安全教育,綜合整治校園安全隱患
- 社會實踐活動 04-16
- 增強國防意識,厚植愛國情懷
- 為了提高全民的防范意識,共同守護美好家園,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貢獻自己的力量,4月8日,我院于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水城街道一品家苑
- 社會實踐活動 04-15
- 鄉(xiāng)村振興風正勁,青年映影筑文明
- “攜影入鄉(xiāng)”青年實踐團來到鉛山縣湖坊鎮(zhèn)上港村文化活動中心進行農(nóng)村公益性電影放映實踐活動,協(xié)助工作人員為村民們放映電影,提供影片
- 社會實踐活動 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