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農村大量勞動力流向發(fā)達地區(qū),這便導致中國產生這樣一個群體——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而他們卻被迫留在農村與爺爺奶奶相伴,父母陪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對于這些孩子而言,父母已變成一年兩年才露個臉,見個面的符號和概念。
據調查,由于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外出打工后,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jiān)護人的角色要求,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這種狀況容易導致兩種情況,一種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xiàn)偏差,學習受到影響,甚至走向極端;另一種讓孩子從小就體會到生活的不易,早早當家,更加勤奮努力學習。
為了讓留守兒童也可以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接受同等的教育以及身心健康的關愛和保障。結合2021年“微漾經心,心夢童行”一助一暑期社會實踐的開展經驗,對于身邊的留守兒童家庭繼續(xù)提供幫扶,并且深度調研各地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心理發(fā)展情況。提高社會重視程度,助力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心理問題。2022年7月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展開以“逐星熠夢,久伴童行”為主題的留守兒童義務支教活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21級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吳欣怡響應學校號召,于2022年7月15日開始對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宗文村的一名初二升初三的留守兒童汪博揚進行為期一周的學習輔導和興趣愛好上的陪伴。

在支教活動開始之前,與留守兒童的爺爺和奶奶進行溝通,并與他們商討支教輔導時間,同時也向她們請教關于孩子的生活學習方面的問題,使活動更好的開展。首先了解到他的學習成績屬于班級上等,學習方面的問題并不大。很慶幸,這位留守兒童屬于第二種,不僅學習沒有受到影響,而且也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所以志愿者主要幫助他復習并預習一些新知識,然后為愉悅他的身心健康,陪伴其進行娛樂項目。

在活動進行當中,志愿者發(fā)現(xiàn)他的文科弱一點,理科成績很好。所以志愿者主要針對為其復習了語文和英語需要背誦的內容,每日安排一定量的內容讓他進行背誦和默寫。與此同時,志愿者了解到他的興趣愛好,各種球類運動,例如乒乓球,籃球,羽毛球等,所以志愿者便每日陪伴他一起進行一定量的球類運動。到了支教的最后一天,志愿者給他看了一些關于安全常識的小視頻,并且陪他一起看了一部愛國電影。最后志愿者對他說道:“希望你能健康成長,為國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作為當代大學生,在校學習固然重要,但是社會實踐也是必不可缺的。暑期實踐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xiàn)自我絢麗的舞臺,也是一次讓大學生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人民的絕好機會。通過此次暑期實踐活動,我收獲很多 ,不僅豐富了我的暑期生活,也加強了我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對于留守兒童更多需要的是愛和陪伴。同樣的天空,同樣的陽光,同樣的色彩,同樣的精彩,只要我們播灑出一片愛心,就會撐起一片留守兒童成長的藍天。眾人拾柴火焰高,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和共同努力下,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將會深入持久的開展下去,會有更多的留守兒童和困難家庭子女在愛心助學行動中完成學業(yè)、健康成長、走向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