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歷史的長明燈由黨舉起,我們踏著黨的步伐走來,攜著黨的章程立定。確山竹溝是黨在革命時期的一塊重要根據(jù)地,在那里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亦是中原地區(qū)的革命搖籃。在建黨101周年來臨之際,財子微光實踐隊隊員有幸跟隨基層一線工作人員,來到竹溝革命紀念館,在追尋紅色記憶、學習宣揚黨史的同時,共同接受紅色精神洗禮,賡續(xù)傳承紅色基因,進而碰撞出別樣的精神火花。
紅色展館存,崢嶸黨史在
歲月失語,惟石能言”。一幅幅珍貴的圖片,一件件斑駁的實物,將歷史場景一幕幕還原再現(xiàn),無聲訴說著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思緒回轉,墻上的黑白照片仿佛還生動可見,下方陳列著的武器裝備似尚有余溫……講解員告訴實踐隊員,“巍巍群山,悠悠竹溝,戰(zhàn)火中升起的旗幟,血雨中匯集著紅流”,這首歌曲描寫的地方正是有著“小延安”之稱的竹溝。劉少奇、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曾在竹溝鎮(zhèn)高舉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旗幟,為開創(chuàng)華中地區(qū)抗戰(zhàn)新局面做出了卓越貢獻。而在歲月靜好的今天,實踐隊員仍能從保存至今的革命文物中,聆聽它們低聲訴說著的崢嶸黨史,深刻感悟當時抗戰(zhàn)的不易與艱辛,從中汲取磅礴的革命力量,用以指導今后的學習和實踐。
宣錚錚誓言,感浩浩黨恩
在以劉少奇為首的五位革命烈士的雕像下,在刻著紅底黃字的入黨誓詞前,實踐隊員肅立一旁,注視著老一輩黨員們舉起右手,握作拳狀,用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誓言,表達著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無限熱愛與忠誠。嘹亮呼號直沖云霄,也使得實踐隊員心中熱血澎湃、斗志昂揚。最后,實踐隊員與他們進行了深入交流并合影留念,聽前輩們回憶往事、撫今追昔。老黨員的一言一語中,飽含對黨的感念和對年輕一代的殷切希望,這讓實踐隊員意識到:青年一代雖不是漫長曲折路上歷史的見證者,崢嶸歲月里的紅色故事卻與他們在不同時間線上,予之以同樣刻骨銘心之感,依舊使人熱淚盈眶。愛國,早已是青春底色,被深深銘刻在世世代代人心中。同賀黨之華誕,榮幸之至。
薪火共傳承,青年齊奮斗
青磚灰瓦的小院里,幾座陳舊卻不失莊嚴的房屋靜靜矗立著,分別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室舊址和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辦公室舊址等。在劉少奇曾居住過的舊瓦房前,一棵古樸蒼勁的石榴樹格外引人注目,這是1939年春,擔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的劉少奇親手栽種的,部分樹干已經(jīng)中空,但整棵樹仍在頑強生長。講解員告訴大家,當年劉少奇曾說過,我們的黨員干部,就應該像石榴樹那樣,扎根、開花、映紅竹溝、映紅中國。如今,在竹溝精神的激勵下,昔日打工的竹溝農(nóng)民,把小提琴做成了大事業(yè)遠銷世界各地,當?shù)匾残纬闪搜、香菇、煙葉、中藥材、小提琴等五大產(chǎn)業(yè)。當時愿景的實現(xiàn),給了實踐隊員和一線工作者們以極大的震撼和鼓舞。此時此刻,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兩代人,因為同一件事而產(chǎn)生了共鳴;雖然會朝著不同的方向努力,但終歸是為了同一個目標——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而共同奮斗。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xù)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yè)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過去來路上的先驅(qū)早已成為不朽,如今沿途中的榜樣也已手握星輝,未來征途上的你我更應行遠自邇、與國同行。
生逢盛世,不負盛世。螢燭微光,亦可增輝日月。財子微光始終與您一路同行,愿以吾輩之青春,傳前輩之火炬,照盛世之中華。